民间信仰与祀神话动 在明代民人的民间信仰中,除对祖先神灵的信仰与崇拜以外,尚包括有对万物有神灵的信仰与崇拜、对宗教神灵的信仰与崇拜、对民间诸神灵的信仰与崇拜、对守护神灵的信仰与崇拜等内容,且由此派生出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风俗与习尚。
万物神灵信仰与祭祀。在中国古代和明代的民人心目中,皆视万物为有神灵,且加以崇奉、信仰与祭祀,以期求达“天人相感应”,驱祸免灾。在此类祭祀活动中,民人普遍多以自然界的天神、地神、日神、月神、雷神、电神(或称雷公电母)、火神、水神、山神、河神、风神、雨神(或称风伯雨师)、谷神、灶神等为供祭与祈祝对象。每当有灾异(如旱灾、水灾、涝灾、雹灾、蝗灾、虫灾、火灾、震灾)发生时,民人多普遍敬奉这些神灵,以求消除灾患。明代民人对万物神灵的祭祀活动,多在年节和节日时进行,尤以年节时最为集中、规模最大。如每年六月初,盛夏时节,为感戴天神、日神给人间的造化和对万物的哺育,民间六月六日要过“天贶节”,且有祀神的节尚。
宗教神信仰与祭祀。明代在广大汉族地区聚居的民间,民人对宗教神的信仰与祭祀,主要有对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诸神的祭祀活动。此外,每逢年节时,也要对宗教诸神进行专门的祭祀活动。在民间年节活动中,与祭佛拜神有关的年节则为“浴佛节”。云南寻甸府每年四月初八日,“男妇入寺为浴佛会”[124]。该地另一个与佛教祭礼有关的年节是“兰盆会”。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民人之家凡“有新丧者,皆赴各寺供献,以技巧相尚,此好奢之极者也”[125]。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有对其他宗教神灵(如伊斯兰教、萨满教等)的信仰与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