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众多有关西洋情事的文献著作中,以《四洲志》最为重要,对后世影响亦最大,被誉为“新地志之嚆矢”。此书系据英人慕瑞著《世界地理大全》编译而成,刊行于1841年,对当时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概况、山川河流、民情风俗、政治制度、物产税饷、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种族隔阂等进行了介绍。出于现实的领导禁烟斗争的需要,《四洲志》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国家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意在通过对这些殖民主义国家国情的了解,寻求在实践中的御敌之法。该书作为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译作,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
继林则徐之后,魏源是又一位开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主动了解西方世界之风的代表人物。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湖南邵阳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成进士,历任知县、知州。早年曾向著名的今文学家刘逢禄问学。鸦片战争时在浙江入戎幕,魏源先后为伊里布和裕谦的幕僚。但战争的失败,很使魏源痛心疾首。他奋笔写下了著名的《圣武记》,“溯洄于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才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书成,凡14卷40余万言,1842年首由古微堂家刻刊出版,1844年和1846年又经两次修订重印。在书中,魏源针对当时西方国家的侵略威胁,初步阐述了他的“以夷攻夷”和“以彼长技御彼长技”等反侵略思想。魏源的另一部重要著作《道光洋艘征抚记》几乎是与《圣武记》同时成书,又名《夷艘寇海记》《夷舶入寇记》或《英夷入寇记》,凡上、下两篇,记事起于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请严禁鸦片,迄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对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作了简洁、系统、忠实的记述,认真分析了战争失败的原因,总结了战争留下的教训,是现存最早且较全面记载鸦片战争的史著。在书中,魏源愤怒地谴责了英国侵略者在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烧杀淫掠的血腥罪行,无情地鞭挞了清廷的腐朽,严厉抨击了道光帝和权臣们的内政不修、外事不明和妥协误国,高度赞扬了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严行禁烟、坚决抗战的光辉业绩与民族气节,热情讴歌了三元里等地人民不畏强暴、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同时,魏源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分析和研究,再一次提出了“以夷制夷”的反侵略主张,而且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向西方人士学习造船技术,使“西洋之长技尽成中国之长技”的思想。这些思想主张,在其编撰的《海国图志》中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