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国民军的崛起
从北方军政格局的演变来看,第二次直奉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北洋军阀中最具实力的直系在此次战争中惨败之后,吴佩孚力图再起,却挽救不了直系江河日下的颓势;段祺瑞在北京政变之后虽然出山执政,老牌皖系并未乘此中兴。相对后起的奉系和新兴的国民军一度成为主宰北方政局的要角。
冯玉祥在1922年被取消河南督军,转任陆军检阅使,进驻北京南苑,当时一般人均认为是吴佩孚有意与他为难,因为陆军检阅使是一个没有地盘的闲职。冯玉祥本人亦觉吃亏不小。焉知祸福相倚,两年后冯玉祥发动兵变,一举推倒曹吴政权,进而挟制中央,暴得大名,造成了远超过其军事实力的影响,显然与他进据京畿这一特殊的战略性的地理优势有着直接关联。这恐怕出乎当时多数人,也包括冯玉祥本人的预料。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将自己和胡景翼、孙岳的部队改名为“国民军”。国民军的名称,冯玉祥自称是为了表明所部“拥护中山先生主义”,为国为民的意思。但未久,冯玉祥于1924年12月14日又通电取消了国民军的名号,还多次写信给国民军第二军和第三军,让他们也赶快取消国民军的名号。冯之所以取消国民军名义,是考虑到名称与“赤化”的国民党相近,容易招致列强和其他军阀的攻击。随后在李大钊及徐谦的劝说下,冯又认识到该名称便于得到苏俄援助和接近国民党,故在军中没有真正禁用该名,对内仍称国民军。1926年初,国民军处境再度逆转,冯在通电下野的同时,又对外宣告“不再沿用国民军的名义”,但未久,他又分别授予魏益三和方振武以国民军四军和五军的名义。名称的反复,在某种意义上是冯玉祥政治谋略的运用,但也反映了这个时期冯玉祥政治态度的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