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语言文字的变革与研究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书面汉语一直以文言为正宗,使书面语与口语严重脱节。一方面这种以文言为正宗的书面语有助于中华民族多民族、多方言的统一国家的维护和中华文明的巩固;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自身的局限性暴露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先进科技文明对古老中国文化的冲击,以文言文为书面语越来越成为社会变革、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文言文退出统一书面语的历史舞台,用现代书面汉语取而代之,乃是近代中国汉语语言发展的必然方向。而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了晚清的白话文运动,五四白话文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语运动这三个时期。现代书面汉语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入发展密切相关。
一、从白话文到大众语
19世纪末,随着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出现了要求书面汉语改革的潮流。站在这个潮流最前面的是黄遵宪、裘廷梁、陈荣衮等人。他们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讨伐文言,而且成绩显著,形成了晚清的白话文运动。清末白话文运动的主要功绩是动摇了文言文的正宗地位,为白话文的登台作了相当的舆论准备。但是,那时的白话文运动没有把废除文言与反封建结合起来,推崇白话主要还停留在制造舆论上,没有产生像样的白话文作品,甚至有不少主张废文言的文章本身就是用文言写成。所以,经过后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才开始真正取代文言而成为文坛正宗。这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伟大功绩所在。五四时期的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发民智”,不仅仅是要反对文言这种早已僵化的书面语形式,而且要反对以文言为表现形式的封建文化内容,提倡科学和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