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①;助者,藉也②。龙子曰③:‘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挍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④,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⑤’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注 释
①彻:是说这种税制在周朝是全天下都通行的税制。
②助者,藉也:藉,借。意思是借助民力来耕种公田。
③龙子:古代贤人。
④粪:扫除。
⑤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小雅·大田》。
译 文
“夏朝每五十亩地,赋税采用‘贡’法;商朝每七十亩地,赋税采纳‘助’法;周朝每一百亩地,赋税采用‘彻’法。其实税率均为值十抽一。‘彻’是‘通’的含义,‘助’是‘借’的含义。龙子说:‘管理土地的税法,没有比助法更好的,没有比贡法更差的。’贡法是比较若干年的收成,取平均数当作常数,按常数来收税。丰年,粮食多得铺满了整个地面,多征些粮不算暴虐,(相对而言)贡法却征收得少;荒年,即使将落在田里的粮粒都扫起来凑数,也不足以缴纳赋税,而贡法却非要足数征收。(国君)身为百姓父母,却使百姓一年到头劳累不堪,结果还无法养活父母,还得靠借贷来补足赋税,使得老人、孩子到处流亡,死在沟壑当中,(这样的国君)哪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做官的世代享受俸禄,滕国原本就实行了。(何不实行助法,使百姓也获得好处呢?)《诗经》上说:‘雨下到我们的公田当中,随后也下到我们的私田里。’只有助法才有公田。由此看来,周朝也是实行助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