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臣服为虏”的“大德”了!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人的七情六欲是有悖于“礼”的,处在高墙之内, 自然无法向“物”伸手。“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孔子说得这么自信,不正是说的在这种伦常秩序下足可以控制住无数的追随者或奴隶么?他是君子,自然会有儿臣“邻”之。“上赏赏德,其次赏才,又其次赏功”。这更是这种伦常的继续,你立大功又何足道,不如当一个拍马屁的忠顺的奴才——想想,几千年来, 自孔孟至今,这种“上赏”不是处处可见么?
一个强调“礼”的社会,如不是在物质财富已经非常富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让位于对美的追求之际,那么,这个“礼”,无非是维护“尊尊亲亲、上上下下”的秩序不变的一个漂亮的谎言。愈鼓吹“礼”,就证明其上层的特权愈在膨胀,愈在坚持其宗法、伦理和血缘社会的基础——极权统治、专制主义、划一的不可选择的强迫意志等等。“礼”的保守性、传统力量之重,没有谁不深深感受到。所谓“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得以道德的沦落为代价”,便是这个道理。什么“礼崩乐坏”、“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恰巧是社会变革的必然表现,用不着对此忧心忡忡、狂叫乱喊。以“礼”杀人,便是中国古人所说的“软刀子杀人不见血”。每当“礼”的呼声骤起之际,必定是变革受挫、百姓遭难、舆论窒息、社会倒退的时候。统治者恰巧在这“礼”之下重新巩固了他的专制极权。